第一學期,學期中

 



自從開學後,就直接遺忘這裡了,因為

有!夠!忙!很!逼!人!


一直到今天剛好考完第二次身體評估的技術考,

心情還不錯,得了空來寫點東西😆


沒想到一個晃眼,學期直接過一半了。

先來分享一下,這學期我上了哪些課

Advanced Physiology (2學分)

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 (4學分)

Comprehensive Health Assessment for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(4學分)


生理學......從五專、二技都需要念生理學,沒想到研究所依然逃不過^_^

一樣從細胞學起,跟以前的內容比起來,會講得更深入與詳細,對我們國際學生來說,最困難的是要花很多時間去聽懂教授說的那些專有名詞,然後理解意思,做筆記,最後背起來

這堂課的成績分配就是四次大考,每次佔比25%,一次考三個系統,然後研究所的標準是B以上,也就是80分以上才算及格!否則就要很悲慘重修+被擋修下學期的病理學


研究所跟大學比較不一樣的是很多時候,都是需要“自學”的,自己唸過後,不懂的找教授或同學討論。


生物統計與流行病學

一整學期總共分成5個module,一個模組為三週,前兩週為“準備週”,也就是自己唸教授提供的教材,並且需在線上完成6-8個小考測驗。

第三週為“考試+作業週”,會有一個中型個人考試+團體作業共兩個。

以這樣的模式總共做五次,然後學期結束!

本來很擔心在二技學的生物統計早就忘光了,但這堂課算是打掉以前的重練,會從最基本的概念下去教學,但每週的進度都超!多!

基本上念到進度,這個禮拜也過了,然後下禮拜一又開始新的循環

但感覺蠻有趣的是,你會開始懂以前看文獻時,會直接忽略的圖表,和那些數字、專有名詞代表的意義


最後是身體評估的課

一個學期總共四次技術考,會給你一個情境,從自我介紹、自己判斷要做哪一些系統的身體評估,對我來說比較有挑戰的是英文對話,技術方面台灣不管是學校還是臨床都蠻扎實的,反而是在英文上面需要多講幾次。

就像第一次考試時,教授給我的回饋大部分是,該怎麼說會比較專業或有禮貌,且避免跟病人說專業術語。

在台灣,不跟病患說專業術語是很很基本的,而且也很容易達成,但在美國,因為你看的教科書上面講述的都會以專業術語為主,自然而然你會不自覺講出教科書上的單字,而那對一般來說人來說是不親近的,我們反而要特別練習,使用哪一些“普通話”讓病人了解。


除了技術考,還有四次筆試(選擇題類型的考試)

作業部份,也是有好幾項關於history taking的技巧練習,包含上課時會分成小組,並以instrutor當病人,小組內的人開始大家提問題,詢問所有的主訴、過去病史、家族病史、personal and social history、Review of systems,課堂上大家收集完資料後,回家24小時內寫出一份完整個note,包含你下的assessment and plan,去判斷他可能是甚麼診斷。


另外有一項作業是需要錄影30分鐘,一樣做history taking的影片,然後寫一份note,最後再寫一份自我檢視報告。


簡單來說,沒有所謂的期中、期末考。因為每個禮拜都有小考,兩到三禮拜一次大考,各科輪流。


除了每個禮拜六比較放鬆外,會出門走走,其他時間大部分都需要坐在書桌前,從早讀到晚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但好處就是,時間真是他媽的過得很快

一個回頭就學期中了QQQQQ


好了,我該去念流行病學了...

下禮拜又要考身體評估筆試了



留言